“皖”手同行 再冲锋

14万平方公里的徽山皖水,造就着安徽儿女山一般的脊梁与水一般的内在,也成为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沃土——

他们满腔热忱,将国防知识与爱国情怀融进教学实践;他们脚沾泥土,用双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他们奋不顾身,在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他们走街串巷,出现在每一个“被需要”的时刻……

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挽手同行,带着来自山与水的刚健与务实、来自军营的无私与果敢,充实到基层治理队伍中,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硬核力量”。

红耀江淮的“橄榄绿”

“一方有难,我们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赶到!”在全国志愿者队伍中,多年参与应急抢险、擅长20多种专业救援技能的退役军人王迪颇具声望。

2023年7月底,河北涿州遭遇特大暴雨,交通中断,大量人员被困。身在700余公里之外的安徽宿州萧县退役军人创业协会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王迪得知情况后,迅速带领12名专业队员,于8月1日晚10点驱车前往灾区一线。

载着4条冲锋舟、1台无人机、1套水下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设备,队伍在次日上午6点抵达涿州。顾不上休整,队员们立即在大马村及附近村庄展开救援。王迪说当时的救援“很难,特别难”,在为数不多的现场视频里,他不停说着“踩我腿上”“踩我脖子上”,然后冒着冲锋舟被碎石、栅栏划破的风险,把一位位村民带离淹没区。

3天里,救援队连续奋战,共转移被困群众1000余名,转移物资5.2吨。此时,东北三省又因洪涝灾害急需救援。王迪回到萧县后,紧急重组力量,转战吉林舒兰。

王迪参与过的艰苦救援不少。从汶川地震到映秀特大泥石流灾害,再到“7·20”河南暴雨……这些年,他不忘身为退役军人的担当,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各类应急救援,带领600余名萧县退役军人投身志愿服务。

始终在路上——这是王迪在近万小时志愿服务中的坚持,也是安徽省近1.2万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2万余名志愿者的初心。

近年来,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充分挖掘退役军人潜力,打造“红耀江淮”品牌,建立以红色宣讲、应急救援、法律服务、公共卫生等为主要职能的4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以及其他各具特色优势的基层志愿服务队,省市县乡村五级共建的“1 4 n”志愿服务体系正在江淮大地逐渐形成。

走进校园的“育苗人”

6月19日,滁州市第三中学,一堂历史公开课获得现场观摩人员的好评。讲课人叫廖继斌,是一名教了29年书的老教师,也是一名退役30年的老兵。

当天,安徽省促进优秀退役军人进中小学任教交流座谈会在滁州召开,这堂观摩课是其中一个环节。

2022年9月,滁州市作为安徽省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试点之一,凝聚退役军人事务、教体、人社、财政、市委编办等相关部门力量,在全省率先出台方案,促进优秀退役军人进校园。一方面强化人才培养,委托省内外高校每年招收不少于50名退役军人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专项定制培养,帮助他们掌握教育教学能力,参加教师资格证相关学科考试;另一方面畅通任教通道,每年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时,市、县均设置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同时退役军人可报考定向招聘“服务基层项目”教师岗位。

2023年上半年,滁州拿出16个名额,首次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聘中小学教师,最终共有6名退役军人通过考核进入校园任职,分别承担体育、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任务。

10月14日,在滁州市2023年新入职优秀退役军人教师座谈会上,廖继斌作为前辈,与年轻“兵教师”分享自己的经历。平日里,身为班主任的他总是不到6点就来到学校,晚上等到晚自习结束,离开校园已经10点。备课时,他会多花一两天查阅史料、准备课件。由于课程繁重,他干脆买了张折叠床放在办公室,以备不时之需。用廖继斌的话说:“保家卫国和教书育人同样是光荣使命。退役军人和人民教师的双重身份,让我更有热情在教学中融入国防知识与家国情怀。”

这份热情感染着在场的人,也激励着更多扎根杏坛的优秀退役军人延续军人本色,结合政治优势和从军经历投身国防教育。

扎根乡村的“耕耘者”

在安徽大大小小的村落间,“兵支书”那份务实品格与创新精神总是有迹可循。

六安市舒城县金圩村,芦柴堰河与丰乐河交汇处,是河长金德柱管理的地方。2013年,退役军人金德柱当选金圩村党支部书记。他深知“乡村要宜居,百姓才幸福”,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对两河交汇河段进行巡检,对村庄周围重点污水塘口开展清淤整治,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保障村民生活用水。此后10年,修路、架桥、盖厂房……一项项工程的实施让金圩村逐渐展现出富裕美好的景象。而金德柱,依旧坚持每天巡检约9公里的河段,清理垃圾、排除隐患。

说起滁州市南谯区红山村的故事,绕不开“兵支书”朱刚。39年前,因为老书记的一句“想不想干点事”,退役军人朱刚决定返乡。为“把土地盘活,把资源盘活”,朱刚多次自费到其他地区学习先进经验,通过老村庄拆迁、土地置换等规划城镇化居民小区“红山新村”,还因地制宜打造千亩大棚蔬菜、千亩水产养殖、千亩苗木花卉种植三大基地,以此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淮北市濉溪县黄集村不靠山不靠水,不临交通干道,不靠县城集镇。退役军人王平毅然辞去城里的工作,挑起“让村庄变个样”的担子,建厂房、引企业、搭大棚、种蔬菜花卉。现在村民们都说:“村里被王书记打理得像‘军营’,我们生活得美着哩!”

……

强化平台搭建、强化待遇保障、强化精神激励,安徽省通过系列举措引领退役军人勇当乡村振兴“主力军”,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兵支书”真正干成事。前不久在黄山市召开的“耕耘者”振兴计划省乡村治理骨干(兵支书)专题培训班,为安徽省完善“兵支书”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其带富技能和基层治理本领注入了新的力量。

2021年底换届后,安徽省退役军人中,有5300余人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占比近30%;有15442人担任“兵委员”,占比13.3%。他们正努力在乡村发展的版图标注上自己的印记,带领村民继续编织乡野间的致富梦。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宫宇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