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风雨无阻,我等的船一定来!

  到达院夼村时已是中午,码头上巨大的轰鸣声打破了午后的宁静。编号“鲁荣渔52019”的“拥军船”停靠在码头上,第六任船长王兴国正在帮助归岛官兵搬运行李,船舱上第五任船长钱均堂做着最后的检查,航行的目的地是6.8海里外的苏山岛。

  63年,经历5次船只换代,6任船长身体力行,开辟了一条在地图上找不到的特殊航线,航程累计20多万海里。

  2021年,“拥军船”船长集体被授予“最美拥军人物”称号。钱均堂是6位船长中驾驶时间最长的,也是和官兵们感情最深的,战士们亲切地称呼他“泰叔”。65岁的他,仍忙碌地接送官兵上下岛屿。“我是2005年开始撑船的,到今天已经是第18年了。‘拥军船’是我们村的光荣传统,大家选我当船长时我真的非常高兴。”钱均堂骄傲地说,“战士们像我的孩子一样,村里人都很关心他们,总怕他们吃不饱。”

  伴着海风,“拥军船”向苏山岛进发。在甲板上,钱均堂讲了一个在村里流传已久的故事。

  1960年3月,如往常一样,院夼村村民王道伦、王义宽驾驶渔船出海捕鱼,返航途中二人却遭遇强风暴潮被困在海中。海面上大雾弥漫,既没有信号灯,也没有避险处,两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千钧一发之际,苏山岛上的官兵发现了渔船,战士们立刻拿出平日用的洗脸盆、牙缸等金属制品,奋力敲击发出巨大的声响。浓雾中这特殊的“声呐”是方向,也是生的希望。顺着声响,二人慢慢靠近苏山岛,成功脱险。

  1960年9月,院夼村党支部书记钱焕文带领村民代表登岛致谢,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座小岛原是一座无人岛,无淡水、无耕地、无居民、无航班。蚊子、苍蝇、蜈蚣……岛上蚊虫种类繁多,每到夏天就折磨得战士们苦不堪言。回到村里,村民们一致决定,挑选最好的渔船做“拥军船”,义务为解放军运送淡水、食物以及其他各类物资,王道伦、王义宽二人主动请缨,分别成为“拥军船”的第一任、第二任船长。

  从那时起,“最好的渔船做‘拥军船’、最好的舵手做‘拥军船长’、最好的码头做‘拥军码头’”的观念在院夼村流传下来。

  “拥军船”缓缓靠近岸边,战士们早已等候在码头。在苏山岛上,每一个官兵的手机里都存有钱均堂的手机号。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给“泰叔”打电话,“拥军船”一定会乘风破浪来到身边。去年,有一名战士在巡逻时不小心将手臂划伤,需要立刻送往医院治疗,连长马上拨通钱均堂的电话请求帮助。院夼村到苏山岛平日需要乘船50分钟。傍晚的海面能见度并不高,近岸处总会有难以发现的礁石,钱均堂凭借自己的勇气和高超的航行技术,只用35分钟就将战士安全地送到医院。这样的故事在院夼村数不胜数。

  63年的坚守,解放军不会忘记院夼村的百姓。常常会有战士退役后回到院夼村,看看自己曾经守护的地方,和乡亲们聊聊家常。码头上,总有孩子在奔跑。他们有时也会坐在一起,听解放军叔叔讲讲“拥军船”的故事,院夼村的拥军精神必将延续下去。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实习记者 杜宇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