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 精准 精致 让老兵力量“戎耀申城”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见闻

精细 精准 精致 让老兵力量“戎耀申城”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见闻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魏 鑫宫宇凡

如果站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观察,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红色基因在城市的楼宇、弄堂、街道、江畔生生不息;上海又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瞭望哨,创新精神在这里历经洗礼与淬炼,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窗口。

而无论是红色基因还是创新精神,在上海退役军人工作中同样有迹可循。“做退役军人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要做好各项工作,为退役军人搭建一个平台,更要充分挖掘并发挥退役军人作用。”“把退役军人工作有效地融入上海业已成熟的社会治理体系。”在上海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建五周年的节点上,不难发现,上海正凭借力求精细、讲求精准、追求精致的作风,奔着“退役军人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与整体搭建”这一总目标,为退役军人工作的发展与突破谱下新篇章。

︳守初心 讲好红色故事 ︳

作为初心始发地,上海是见证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光荣之城,革命历史深厚,红色资源丰富。一直以来,上海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利用好烈士纪念设施,作为自身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力争做好烈士褒扬、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前不久,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揭牌仪式暨烈保工作会在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举行,这标志着上海烈保组织体系建设和烈士褒扬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具体来看,上海正着重从四个“力度”入手,高质量高标准开展烈士褒扬相关工作。

加大规划力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推动烈士褒扬工作见行见效。通过“中央划拨一点、财政资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方式,基本完成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修缮和提质改造。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烈士纪念设施规范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区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等,确保实现烈士纪念设施应集中尽集中、应修缮尽修缮的底线目标。

加大配合力度,成立相关机构和队伍,为发挥烈士纪念设施作用和弘扬烈士精神保驾护航。联合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在全市16个区组织成立上海烈士纪念设施守护崇敬志愿服务队,76处烈士纪念设施实现志愿守护全覆盖。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成立后,将协助配合职能部门,加大开展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等工作,在文物征集保护、革命史料编研、纪念活动开展、展览展陈策划、红色文化传播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逐步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上海烈保工作新格局。

加大宣传力度,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以龙华烈士陵园为主会场,发动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同步开展有特色、有影响、辐射广的线上线下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挖掘英烈人物事迹和革命史实,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扩容课程清单、丰富教学模式,打造具有上海英烈褒扬品牌特色的党课体系。同时与上海戏剧学院共同创作推出纪念龙华二十四烈士中左联五烈士的重大红色题材话剧《前哨》;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大型话剧《英雄儿女》,用文艺作品讲述党的诞生地的故事。

加大研究力度,逐步健全配套规范的地方制度体系。针对烈士褒扬工作,既立足当前,又与时俱进,在《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基础上,正在探索涵盖纪念祭扫、展览展陈、党史研究、文物征集与修复等业务的操作规范,目前,上海地方标准《烈士纪念设施祭扫服务规范》正在进行申报。

︳强引领 发挥榜样力量 ︳

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色基因渗透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五年来,致力于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并以此对退役军人进行思想政治引领。

一方面,注重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封回信”精神,会同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以百岁老战士英雄事迹为重点,持续开展“百年路·英雄魂”主题宣讲活动,在“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纪念日组织召开“新时代,永不褪色的旗帜——纪念‘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研讨会”,“好八连”官兵以及驻沪部队、社会各界代表共话“好八连”精神,不断探索“南京路上好八连”新的时代内涵。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资源挖掘宣传和整合利用,推动红色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加强红色宣讲队伍建设。在“最美退役军人”、军休干部、退役大学生士兵和退役军人工作者等群体中择优组建集策划、撰稿、宣讲等于一体的“戎耀申城”老兵宣讲团,以“老兵”身份、从“老兵”视角、用“老兵”语言,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场所广泛宣讲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组织开展红色讲解员技能比赛,培育和壮大讲解员队伍。开展“龙华英烈”主题宣讲活动,面向退役军人和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讲好革命故事、英烈故事。

另一方面,持续选树宣传先进典型。连续开展五届“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共评选出100个上海“最美退役军人”(91名个人、9个集体),4名个人和1个集体成功入选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每年“八一”前夕,都隆重举行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市党政军领导亲切会见慰问“最美退役军人”代表并合影留念。建立健全“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关怀激励工作机制,搭建关怀激励平台,组织开展历届“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回访活动,举行“崇尚最美荣誉·汇聚榜样力量”上海市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主题交流活动,激励引导他们在就业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搭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平台,孵化培育特色项目、团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初有成效。以疫情防控期间“大上海保卫战”为例,全市共编组99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10881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直接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执行医疗救护、核酸检测、心理疏导等任务。“当时有一个细节让我们印象特别深:从在市区两级发布征召信息到第一支退役军人医疗志愿服务队伍出发,只用了不到30个小时。”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正是凭借“若有战,召必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作出了他们的独特贡献,展现了积极正面的形象,实现了自我价值,也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重温度 打造“精神家园” ︳

上海有近60万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如何最大程度做好服务保障是上海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总体来看,全市共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6400余个,“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网络得以构建。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将精力更多放在如何更好促进服务机构功能作用发挥,将服务站点打造成退役军人的“精神家园”上面。“我们致力于借助各方力量展现对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尊崇,从精神层面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比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的退役军人服务站‘长城家园’,不仅地理位置独特,位于梅园公园内,更贴近服务对象的生活,还是融学习、教育、实践、互动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场馆。”上海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许振渠介绍。

聚焦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上海市创造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具体来看,主要有四个探索方向。

融合共建共享,探索实践基层服务站“1 n”设置模式。在街道(乡镇)设立1个服务站、辐射带动成立多个服务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将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和功能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融入社区“15分钟服务圈”,推动基层服务站点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市民驿站等基层服务阵地、家门口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共享服务资源、共用活动空间、共融工作力量、共建服务项目,最大化集聚资源为退役军人提供多样化服务。

健全管理规范,推动工作做细做实,保障退役军人服务全面周到。严格贯彻退役军人事务部相关规范化要求,研究制定《上海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与工作规范》《上海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管理指导标准》,推进落实文明服务12项工作规范,逐步提升服务站点规范化水平;季度有例会,逐级有培训,典型有交流,逐步形成四级服务机构工作指导、联络沟通、联动协同机制。

注重精准精细,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数据为核心,以数字素养提升为根本,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创新实践“互联网 退役军人”服务模式,实施“分类管理、精准服务”,准确掌握不同对象的基本情况和问题需求,精准化对接服务对象就业创业、医疗康养等需求,精细化实施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心理服务等特色服务项目。

积极创新作为,有效拓展站点布局,推动服务站点进高校、进园区、进企业、进商圈,扩大服务覆盖面。在大学、商场、国企、商会、商圈等场所建立约60个符合超大城市特点规律、满足广大退役军人需求的功能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点,并积极探索引入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统筹辖区内企业单位、慈善团体、金融机构等资源,促进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从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

︳显活力 助力就业创业 ︳

长期以来,上海市坚持把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这“四个放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点,明确了上海的发展定位和特殊使命,也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根本要求与探索方向。

在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方面,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把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作为“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的重要抓手,助力退役军人实现更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创业,积极推进退役军人由军事人力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转化。

在系统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上,上海主要以五个体系建设作为着力点。

构建“普惠 优待”的政策体系。增强政策优待扶持密度,出台17项政策文件,涉及退役军人就业帮扶、创业支持、学历教育等各方面。提高政策直达快享速度,持续更新政策汇编和服务指南,开展宣讲活动百余次,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并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退役军人自主创业市场主体和吸纳退役军人用工企业,实现“数据找人”,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应享快享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强化政策支撑执行力度,每年设立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退役军人创业,全面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搭建“选拔 培育”的平台体系。打造就业创业“吸铁石”,推动落实《长三角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联合9城开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实现长三角区域内资源互通、政策共享、发展融通。打造能创业的“瞄准镜”,借助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挖掘一批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优质项目,在第二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上海参赛企业荣获2个全国二等奖。打造创好业的“加速器”,建立各级各类退役军人创业园区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服务;建立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探索军创、青创、乡创“三创”融合;指导各区建立退役军人专属就业创业园地,加强就业指导、创业培训;鼓励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如上海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共孵化出退役军人创业企业60多家,产值超过140亿元,部分创业团队中的退役军人就业者达70%。

构建紧贴“需求 实效”的培训体系。以能力素质建设为核心,按照不同群体、不同需求、不同时段、不同类型,构建由12项教育培训项目组成的体系。重点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上海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库,目前已有130余家承训机构、200多个项目入库。着重开展“兵教师”学历教育,在全国率先成立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助力退役军人成为优秀“兵教师”并到中小学任教,目前在校生近200人。积极引导培养退役大学生士兵创业,面向长三角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举办高端研修班,探索“大手拉小手”创业模式,发掘未来军创企业家苗子。

建立“精细 精准”的服务体系。做好就业服务,开展常态化招聘,打造“戎归申城·职为你来”就业需求服务品牌,累计吸引企业800余家,提供岗位2.2万余个,吸引2万余人次参与;开展专场招聘,打造“就业直通车”,举办高新技术、智能服务等企业专场招聘活动。做好创业服务,打造“戎耀申城·创享未来”创业服务品牌,举办多期创业沙龙,吸引上万人次退役军人参与;依托松江大学城内9所高校,指导设立就业创业指导站,为退役大学生士兵开展精准服务;组建由115名专家组成的指导团队,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打造就业创业“服务网络”,依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开设政策咨询窗口,开展就业招聘、岗位推介、创业政策宣传等活动,让“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网络惠及每一位退役军人。

健全“政府 社会”的组织体系。指导成立上海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有效动员各方有利资源,推进全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基地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清单。引导各区及有能力的退役军人企业组建各类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社会组织,专门开设社会组织赋能成长训练营,培育各类社会组织成长。

一直以来,上海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注重挖掘社会力量,致力于“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业创业处处长李红武表示:“为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更优质的成效,我们也在计划进一步盘活社会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实现合作共赢。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大长三角区域合作力度,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提供并完成更加贴合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需要的服务清单,推动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务实、精细、创新——与这座城市的底色一样,上海的退役军人工作同样颇具特色。组建五年来,上海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始终秉持“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为打造退役军人工作高地一路探索,已初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面对时代之变、需求之变,这方热土上的退役军人工作者也从未停止脚步,正围绕“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核心目标,全力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上海实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