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
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新年度已开启,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切实把“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的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牢记“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识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不断把“蛋糕”做大。新征程上,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全面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民生福祉水平是衡量“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品质程度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征程上,应谋划好“分蛋糕”的顶层设计、合理制度,通过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将高质量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高品质生活,为人民创造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提高低收入者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实现“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我们要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要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实现全要素全社会协同联动,织牢织密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提高洪涝、台风、地震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