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失明后,一等功臣王琦在新的战场追逐“光明”
双目失明后,一等功臣王琦在新的战场追逐“光明”——
“我心中有个太阳”
■解放军报记者 刘宝瑞 毕笑天 通讯员 崔释远
走出吉林省长春市轻轨3号线的终点站,记者徒步前往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王琦所在的诊疗室。想到即将与失去光明38年的老兵见面,记者心中既充满敬意,又有些好奇。
推开诊疗室的门,王琦已在等候。他个子不高,穿着一身蓝色运动服,看上去很利落。
王琦朝着门的方向走了几步,微笑着伸出手。记者赶忙向前一步,握住他的手。
这双手很温暖,柔软又有力量。一个念头在记者脑海中闪过:患者找他推拿、按摩,单是握一握他的手,也能对他的技术产生几分信赖。
“知道你们上午要来,我就给自己放了半天假。”没等记者发问,王琦主动介绍起自己的日常工作,“2019年底从干休所退休后,我就开了这家诊疗室。患者很多,每天从早忙到晚。”
诊疗室不临街,门口也没有挂牌子。王琦的妻子严春雪接过话茬:“他技术好,虽然诊疗室离市区远,还是有许多患者打听到这里,倒几趟车来就诊。”
“既然退休了,怎么不歇一歇?”记者问道。
“退了休还能够继续为人民服务,被需要的感觉挺好。”王琦眉眼间泛起的笑意,像冬日里的阳光,洒在记者心上。
图①:王琦入伍后留影。图②:王琦为社区群众义务诊疗。图③:王琦在2023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受访者供图
“我崇敬战斗英雄,就像葵花永远向着太阳”
和许多军人一样,王琦“从小就想当兵”——
“5岁那年,母亲给我做了一身小军装,配了一顶小军帽,帽子上有颗红五角星,戴上非常神气。母亲后来对我说,我当时在镜子前照来照去,一会儿敬礼、一会儿立正,一会儿齐步走、一会儿正步走,高兴得不知该怎么好。”
读书时,王琦学习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一本保留至今的作文本上写下志向:“好男儿应当立志报效祖国。我崇敬战斗英雄,就像葵花永远向着太阳。”
1985年年底征兵,王琦瞒着父母跑去报了名。入伍第二年,王琦所在部队受领边境作战任务。考虑到王琦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连队原计划让他留守。王琦急了,敲开连长的房门说:“射击、投弹、越野,我样样不比别人差,我想和战友们一起上战场……”在王琦的坚持下,连队同意他随队奔赴前线。
王琦对战场的残酷不是没有预判:“选择当兵,选择上前线打仗,我想到了牺牲,想到了死亡。”可王琦没想到,他的眼睛会负伤。
1986年7月的一个午夜,王琦与战友们在夜色掩护下加固工事,突遭敌人炮火袭击。千钧一发之际,王琦下意识地把身边的战友推向一旁,耳畔响起巨大的爆炸声。醒过来时,他已躺在运送伤员的车里,感到浑身剧痛,睁不开眼。
王琦心想:“我挂彩了。”
医生后来诊断:因眼部负伤较重,王琦永远失去了光明。
“能将人真正打倒的不是炮弹,而是挫折”
“失明后最初的日子,您是怎么度过的?”记者问。
王琦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道:“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眼前一片黑暗真是太痛苦了,当时我只觉得,人这一辈子要是看不见,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那段日子,王琦不敢快走,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咣当”一下子撞到门上、墙上。下楼梯时,他好几次一脚踩空,坐在地上,眼泪唰唰往下流。到邮局寄信,他摸索着想把信塞进邮筒,塞了几次都没塞进去……
即便天性乐观的他安慰母亲说“我能看见一点点”,即便病友、医护人员、部队首长和亲友们常常鼓励他,可一个人独处时,王琦的心还是像秤砣一样往下坠。
直到一个简单又充满哲理的故事“钻”进王琦的心——有位小提琴家在一场演奏会上表演渐入佳境时,一根琴弦突然崩断。是就此停住还是更换乐器?小提琴家没有丝毫犹豫,用剩下的琴弦完成表演。
“即使人生不完美,依然可以奏出完整的乐曲。”王琦对自己说,“能将人真正打倒的不是炮弹,而是挫折。我还年轻,还可以学很多东西。”
离开医院后,特等伤残军人王琦没有选择进入荣军院,而是开始学习盲文,迈出征服命运的第一步。他找来盲文自学书籍和磁带,用盲锥扎在盲文纸上练习。那段日子,他房间的床上、桌上、地上,到处都是盲文纸。没过几天,他的手指就磨出了茧子。有好几次,他在心烦意乱中把盲文书撕得粉碎,冷静之后又买来新书继续练习,3个多月后 终于初步掌握了盲文。
1991年,王琦以优异成绩被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录取,学习中医理论和针灸、推拿技术。之后,他进入原第16集团军长春干休所,成为一名军医。
回顾30多年前的那场人生巨变,王琦把自己比作“一棵小草”。他在用盲文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太阳永驻》的序言中写道:“小草的生命力在于顽强,严寒的冬天过去,它就会在沉睡中苏醒,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
“一个人盲于目,但不能盲于心。让别人感受到你的价值,才会活得自信和幸福”
当干休所开设了推拿室,王琦踌躇满志准备接诊时,干休所的老干部们却犯起嘀咕:新来的医生是位盲人,能行吗?
王琦回忆,自己在“很是冷清”的推拿室坐了3天,才等来第一位患者。他热情地接待了一位犯了腰疼老毛病、疼得来不及去医院的老干部,细致检查后给出通过推拿、针灸治疗的建议。
王琦的诊断结果,与前些日子医院专家给老干部看完ct片给出的判断基本一致,让老干部对王琦产生了几分信任。之后的3个多月里,这位老干部每天接受王琦的按摩治疗,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腰慢慢直了起来。
消息传开,来找王琦推拿、按摩的老干部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王琦在用心工作、积累经验之余,经常前往当地医院拜访专家,提高技术。勤于钻研的王琦还热爱发明创造,他发明的综合治疗仪和自动拔火罐治疗仪获得两项国家专利,野战便携式软组织损伤治疗仪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当越来越多的患者在王琦的治疗下痊愈,他的名气随着患者口耳相传,从干休所院内传到院外,从部队传到地方。
“我的身体还健康,我能为他人带去健康,我能传播健康。”经常把3个“健康”挂在嘴边的王琦,多年来悉心接待每一位慕名而来的患者,为困难群众免费治疗。有些盲人希望学习按摩技术,他不仅用心教授,鼓励他们自食其力,还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长春市盲人志愿者服务站,面向社会开展义务按摩服务。2012年,王琦被原沈阳军区评为“学雷锋标兵”。
王琦告诉记者,有一年“八一”,附近群众送给他一份礼物。那是一面手 绣的军旗,王琦用手摩挲着,“看到”了群众一针一线绣成的、让他心头发热的两个字——“八一”。
采访过去了两个多小时,王琦从椅子上起身,伸展筋骨,揉了揉手。他身体里还残留着7枚弹片,眼部因受弹片影响红肿胀痛,2023年不得已做了一次手术。由于长期用力按摩,他的双手拇指和腕关节劳损,患上不同程度的腱鞘炎,发作起来钻心地疼。
然而,从王琦轻松的语气中,记者感受到的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平静和坦然。“我心中有个太阳。”近日,王琦获评“吉林楷模”,“一个人盲于目,但不能盲于心。让别人感受到你的价值,才会活得自信和幸福。”
怕耽误王琦下午的诊治,记者尽快结束了采访。坐上返程的轻轨,窗外纷飞的雪花将天地装点得一片纯净。此时,记者脑海中回响起歌曲《小小的太阳》——
“你像一个小小的太阳,有一种温暖……”